- 发刊词(1节)课程介绍:阳明心学与当代人生第一部分 阳明心学是如何形成(3节)心学开端:先秦孔孟佛教中的心学:唐代禅宗阳明心学形成:宋明理学-心学之争第二部分 今天为何重温阳明心学(1节)在资本和技术时代中的人类生存状况第三部分 今人如何进入阳明心学(7节)阳明心学的全貌:《大学问》《大学问》释三纲领(上)《大学问》释三纲领(下)《大学问》释定静安虑《大学问》释八条目(上)《大学问》释八条目(下)阳明心学的概括:四句教第四部分 《传习录》中学养心功夫(49节)阳明心学不是理论,是功夫条理体系(一)理是心之功夫(上)(一)理是心之功夫(下)(二)生命实践是真知的功夫(三)路是人走出来的(上)(三)路是人走出来的(下)(四)主一之功(五)立志只是念念存天理(六)凡事要先下“培根”的功夫(七)因病而药(八)此心能明,不患事变(九)生命情感本属自然,不可添加一点私意(十)毁不灭性(十一)人要随才成就,才是其所能为(十二)人生如走路,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(十三)阳明论儿童教育之功(上)(十三)阳明论儿童教育之功(下)(十四)诚意惟在格物中达到(十五)静未尝不动,动未尝不静(十六)用功不离闻见(十七)人须在事上磨练心,心无内外(上)(十七)人须在事上磨练心,心无内外(下)(十八)良知是格物的真机,勿去心上寻个天理(十九)良知在人,不能泯灭;良知在内,自不会失(二十)是非诚伪,到前便明(二十一)良知诀窍:念起不随,境来不住,自是明觉(二十二)应是“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”(二十三)听讲不难,体味不易(二十四)格病物,即是常快活(二十五)日用常行间,皆是良知实学(二十六)好恶只从良知(二十七)博闻多识,若不滋养本心,就成了蔽心之病(二十八)心之本体,与天地山河同(二十九)圣贤非来自功业气节(三十)致知功夫,从身边事做起(三十一)自心反省本就属于生命实践(三十二)圣人求知,只为能尽天理,故“不知能问”(三十三)勿在容貌上用功,勿在做事上轻忽(三十四)修辞之为立诚,不求文美(三十五)真情非相(三十六)无需求善,但须去恶(三十七)以格物致良知,才是有根的学问(三十八)但良知真切,则举业无累(三十九)用功为己,勿念毁誉(四十)常见自心过愆,不见他人是非好恶(四十一)不可鄙薄有病之人(四十二)卜筮乃是求问天理(四十三)良知是造化的精灵(四十四)人性与万物无间
微信扫一扫添加

朋友圈福利每日更新
微信号
dzzscb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THE END
暂无评论内容